【行业资讯】重磅 l 中石化暂停外采 对地炼及贸易商影响几何?
时间:2018-06-26 10:56:26
来源:油品圈
近日,主营针对地炼及贸易商停止外采的消息引发关注,针对此事进行了深度调查,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中石化方面:
据了解,自2018年6月11日开始,中石化在全国范围内停止了汽柴油的外采。据某给中石化做外采的贸易商透露,这次中石化在全国范围停止针对地炼和贸易商外采的原因是,主营炼厂上半年生产任务较重,要求各销售公司接主营炼厂的配置油为主,以便完成主营炼厂的半年任务。该贸易商表示,由于之前主营配置油出货欠佳,导致六七月份出现集中放货,目前长江上的船出现了压港现象。
为保证消息的准确性,又与某中石化负责采购的客户进行了进一步了解,据悉中石化这种全国范围的停止外采,近两年都没有出现过。该客户称,全国中石化的外采都是由北京总部销售公司统一在外采系统内下达计划,然后省公司按照计划量进行自主外采。但6月11日开始,中石化某省公司从外采系统里看到,总部直接把全国的外采计划量降到非常低,导致根本无法正常外采。该客户联系总部询问何时放开外采,但总部方面并未给出具体时间,只是表示最早要到6月22日,还要由领导层动向及停止外采期间主营炼厂汽柴油的消耗情况而定。
关于中石化的集采隆众也进行了确认,据某中石化负责采购的客户表示:“这次中石化并没有停止集采,中石化的集采是各省提前一个月上报计划,然后由总公司统一跟地炼谈价,不需要省公司签合同,而是直接从在集采名单的地炼中进行发货,价格一般比外采低几十到二百元/吨不等。”但同时该客户透露,中石化的集采并不如外采那般稳定,很多时候省公司提出了计划量、总部也不一定会批准。
中石油、中海油方面:
中海油方面,业内人士表示,对山东地炼及贸易商的外采方面维持正常,并没有变化。
中石油方面,业内人士称,对于山东地炼的外采也仍在进行中。不过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合规的汽柴油资源短缺,导致中石油无法完全按照自身意愿进行外采,而是只能选择部分合规汽柴油资源丰富的地炼进行外采。
地炼方面:
某地炼人士表示,已经听闻中石化要全面停止地炼外采的消息,但何时、多大范围官方并无确切说法。从实际情况观察,近期山东地炼的外采队列中,确实已经基本看不到中石化的身影,目前中石油在山东的外采量更大。某地炼人士推测,此番中石化停止外采,或是因为其自身汽柴油货源已经较为充裕,需优先消化自身资源为主。该业内人士还表示,中石化关闭了外采通道,无疑将导致地炼销售压力增加,也给地炼的定价形成一定压力。但据隆众资讯数据统计,中石化正常情况下对于山东地炼的外采量也仅仅占到地炼总销量的10%左右,对于外采量多的个别地炼影响较大,但对大多数地炼影响并不明显。
监管更加严格,禁止中间商过票行为
据另外一位华东贸易商表示,“社会调油商的汽柴油可以销售给山东地方炼厂,通过地炼送外采,并且,通过购买中石化限定的几家炼厂的‘汽柴油票’,社会调油商依然有继续操作的可能。”据了解,因中石化外采一直遵循追溯生产源头原则,因此社会调油商调出汽柴油后,向地方炼厂等生产企业购买“汽油票”和“柴油票”,然后再送外采。
据某地方炼厂人士向安迅思表示,“‘汽油票’经常会出现紧张情况,并非随时能购买,紧张情况下,票价几乎翻倍。”
不过,该《通知》原文规定,“坚决禁止故意绕过统采,通过中间商过票采购山东地炼资源的经营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因此可见,中石化对于中国商过票的行为监管将更加严格。
调油原料进口暴增,地炼调油原料用量增加
2016年社会调油总量达到1470万吨,较2015年增加185万吨。显而易见,《通知》执行后,社会调油量将大幅减少,转化增加地炼调油量。
据安迅思了解,2016年混合芳烃进口量为1099万吨,环比2015年暴增89.2%;MTBE2016年进口总量为48万吨,环比2015年暴增98.3%。然而在社会调油中,2016年混合芳烃与MTBE的使用量与2015年相比均变化不大,进口增加的量显然大部分流向炼厂,尤其是地方炼厂。从此可看出,混合芳烃、MTBE以及其他调油原料,如非标汽油、石脑油与烷基化油等,在未来资源将主要流向地方炼厂。
中石化外采操作单位集权化
关于操作单位,除山东石油公司仍保持直采地炼资源的运作模式外,其他大区所需的外采地炼资源采购将由华北大区公司统一负责,包括与地炼供应商的实物衔接、运费核定以及货款结算等工作;省市石油公司负责数量、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据华东中石化销售公司一位负责外采的人士表示:“销售公司外采负责人会负责调运监管与市场分析,并提交年度与月度计划。”
中石化外采资源主要在以下背景下发生:一、资源配置和销售计划量之间存在缺口;二、国内批发价过低而调拨价相对过高的情况下,外采可以给销售公司减轻不少成本压力;三、国内成品油价格存在上调预期或明显涨势。